昨天,环保部、水利部、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发布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(2011-2015年)》,明确到2015年,我国重点流域总体水质由中度污染改善到轻度污染,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,达到功能要求。
部分城市水质低于五类标准我国按水质标准分为五类,一、二、三类水质可以饮用,四类水是工业用水,五类水是农业用水。昨天会上,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介绍,目前,部分城市水体水质仍劣于五类水。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,仍有约7%的饮用水水源地达不到功能要求,部分城市尚无备用饮用水水源地,饮用水安全依然存在隐患。
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介绍,2010年监测评价的3902个水功能区,水质达标率仅为46%;17.6万公里河流中,38.6%的河水水质劣于三类水;339个省界断面中,有48.7%的劣于三类,直接威胁城乡饮水安全。
2030年水功能区水质基本达标近日一则“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%”的消息,引发公众担忧。而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近日回应称,据2011年最新抽样检测,我国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%。对此,昨天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介绍,通过调查和监控,目前在我国污染负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,我国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仍在80%以上。此外,175个重要水源地监测的数据,优于三类的占到87%。整体上城市水源地的状况是不错的。